?

温州视野:民营经济的全球突围与创新密码

2025-05-03 13:14?来源 温州在线

温州视野:温州视线
温州视野:温州视线

在中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海岸线上,温州像一颗镶嵌于山海之间的明珠。这里不仅是“民营经济之都”,更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图腾。从纽扣、打火机到智能装备、新能源产业,温州人用敢为人先的视野,书写了一部从草根创业到全球布局的传奇。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,那么“温州模式”无疑是这引擎中最具韧性的火花塞。

一、民营经济的基因觉醒:从“四千精神”到产业迭代

上世纪80年代,“走遍千山万水、说尽千言万语、想尽千方百计、吃尽千辛万苦”的“四千精神”,让温州成为全国个体经济的风向标。纽扣市场、皮鞋作坊、低压电器集群——这些看似微小的产业,却以蚂蚁雄兵之势汇聚成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。

然而,温州的视野从未局限于传统制造业。2010年后,随着成本上升与环保压力,温州率先开启“腾笼换鸟”战略。正泰集团从低压电器向光伏能源转型,森马服饰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品牌出海,展现了温州企业对市场风向的敏锐嗅觉。数据显示,2022年温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%,印证了这座城市的产业升级决心。

二、全球市场的隐形征服者:温商网络的“无边界扩张”

如果说温州是一座城,那么“温商”则是一张网。目前,68万温州商人活跃在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,从巴黎的服装批发市场到迪拜的建材城,从巴西的矿产资源开发到非洲的基建项目,温商用“地瓜经济”模式(藤蔓向外延伸,根系扎根本土)构建起庞大的商业帝国。

在西班牙马德里,温州籍侨领王建琪通过整合当地物流与电商资源,打造出辐射欧洲的跨境贸易平台;在印尼雅加达,温商陈明祥的镍矿加工企业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。 这种“以商带商、以链强链”的生态,让温州视野超越了地理边界,成为全球化2.0时代的隐形推手。

三、创新突围: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数字化跃迁

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,温州并未停留在传统产业的舒适区。2021年,温州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聚焦智能装备、生命健康、新能源三大赛道。瑞立集团的汽车智能制动系统、伟明环保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、冠盛股份的全球汽配供应链平台——这些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,正在重塑“温州制造”的竞争力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温州将“产学研用”深度融合。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、国科温州研究院等平台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217家,而本土企业华峰集团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3%,其生产的聚氨酯原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5%。这种“硬科技+强应用”的模式,为民营经济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。

四、文化赋能:商业精神背后的“瓯越密码”

温州的视野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,更根植于独特的区域文化。作为永嘉学派的发源地,“义利并举、经世致用”的思想深刻影响着温商的价值选择。从南宋叶适主张的“通商惠工”,到当代南存辉“烧好自己那壶水”的务实哲学,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始终并行不悖。

这种文化基因在当代进一步升华。温州设立“民营企业家节”,建立全国首个新时代“两个健康”先行区,通过制度创新保障企业家权益;同时,温商群体累计捐赠超200亿元用于教育、扶贫,印证了“商行天下”与“善行天下”的共生逻辑。

五、未来图景:双循环格局下的“新温州模式”

站在“十四五”的新起点,温州视野正指向更宏大的坐标系。通过建设“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”,温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五年增长147%;借力长三角一体化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战略,温州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。

而在微观层面,“青蓝接力”计划培育新生代企业家,“全球温商科创中心”汇聚海外智力资源,这些举措让温州模式从“敢闯敢试”升级为“敢创敢智”。正如一位温州企业家所言:“我们的视野从来不是一座城,而是一条链、一张网、一个生态。”这或许正是温州持续领跑民营经济的终极答案。

  本文“温州视线”来源:http://www.gsqgpa.cn/news/baike/85574.html,转载必须保留网址。

编辑: yujeu


    ?
    联系方法 - 招聘信息 - 隐私政策 网站地图
    温州在线WENZHOUZX.COM版权所有